羊肚菌栽培管理要点


羊肚菌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,含有丰富的氨基酸、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。该品种市场需求量较大,市场行情较好。一般一斤可以卖到几百上千。下面将重点介绍羊肚菌人工栽培管理的要点,供菇农参考。一、种植准备1、土地选择。选择地势平坦、土壤疏松、靠近水源、排水良好、附近无大规模畜牧养殖的田地。一般以作物长势好的田地为宜。

2.搭建遮阳篷。一般采用直径2-2.5厘米的轻钢管搭建人字拱。一个拱棚占地400-800平方米。大棚宽6-8米,中间高2.5米,两侧高1.5米,长60-90米。棚内有遮阳网。沿屋面及棚两侧加强横管方向安装高压水管和雾化喷头进行水管理,但具体安装密度应根据水压和雾化面积确定。

3.整地。先清理田地,耕前每亩撒生石灰50-75公斤,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。如果土地长期未开垦,应适当增加石灰用量,控制在75-100公斤左右即可。然后对地块进行深耕,耕深保持在25-30厘米。最后按行距0.8-1.5米开沟,沟宽保持在0.2-0.3米,深度0.2-0.25米,以利于排水和人行。

二、种植要点

1.应变处理。先将羊肚菌菌种剥去袋膜,粉碎成直径1.0-1.5厘米大小,然后用0.1%-0.5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拌匀,预湿至含水量65%- 70%。

2.播种。将预湿的菌种按每亩干重150公斤撒在备好的土地上,然后用钉耙抖动土地10-15厘米,使菌种与土壤混合均匀,确保菌种被良好的土壤覆盖。

3.层压。播种完毕后,按行宽用厚厚的黑色农用地膜或草帘覆盖,两边每隔30厘米压一块土块,以保暖、保湿、通风。

4.细菌管理。

(1) 温度。羊肚菌菌丝在10-25即可正常生长,但最适宜的温度为16-18。一般来说,温度超过25时,菌丝体生长速度过快,养分供给不足,菌丝体细长;当温度低于10时,菌丝生长速度会降低。

(2)湿度。羊肚菌栽培,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15%-25%,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%-60%。春季地温逐渐回升至6-10,空气相对湿度增至85%-95%,土壤含水量为20%-30%。

(3)除草。发芽期随时注意杂草,播种后3-4周内杂草完全长出后清除,确保羊肚菌原基分化前半个月棚内无杂草。如果在结果期出现大量杂草,杂草会与羊肚菌争光,不利于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,影响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。

(4)补充营养素。播种后约28天,当菌丝长出土层,土表形成大量白霜时,表明羊肚菌菌丝已成熟,分生孢子已充分产生。这时应加外源营养袋,促进营养。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。

具体操作是:将外源营养袋的一面划破,将划破的一面朝下扣在已经长满菌丝体的车面上,然后将塑料薄膜拉回盖好。每亩需1800-2000袋。羊肚菌菌丝直接接触外源营养袋中的堆肥,慢慢长入袋内,吸收转化袋中的养分,传递储存到土层中的菌丝中,供给后期出菇的营养需要。

出菇前20天揭去塑料薄膜,然后揭去外源营养袋,完成去膜去袋。

(5) 蘑菇提醒。 2月底至次年3月上旬,气温升至4-8时,催菇转为生殖生长。促进出菇的主要措施有营养、水分、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刺激。例如,营养刺激是在结果前15-25天去除外源营养袋;水刺激是采用微喷或微灌补水,使地面完全浸透,必要时可连续2-3次,然后及时排干积水。

三、蘑菇管理要点

8-12的地温是羊肚菌的最佳出菇温度。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,羊肚菌原基继续分化,形成顶黑底灰白色的针状子实体。羊肚菌原基发生后,根据气候变化,在严寒前避免出菇或加速原基发育至幼菇。小面积栽培可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,以防受寒。

从羊肚菌原基发育后期到幼菇形成阶段,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%-95%。幼菇长到1.5-3厘米时,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8%-25%,提高棚温可加速幼菇成熟。幼菇到成菇的快速生长阶段,需保持12-16的低温,空气相对湿度80%-90%,土壤含水量20%-25%,从而加快棚内空气流通,促进羊肚菌生长。快速成长和发展。子囊果成熟期,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到70%-85%,使土壤含水量降低,空气循环加快。在1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,羊肚菌一般需要7-12天才能成熟。

4.收获

当羊肚菌的子囊菌不再膨大,菌肉厚实、富有弹性、香气浓郁时,即为成熟。成熟的羊肚菌需要及时采摘。如果不及时采摘,极易造成羊肚菌过熟,菇肉变薄,菇香减弱,产品质量下降。

采摘时,要求双手干净。用锋利的刀沿水平方向切开靠近地面的菌柄,剥去附着在柄部底部的泥土或杂物,以免污染菇柄和柄部。以上就是羊肚菌种植管理的要点。 (来源:农技帮手)

标签:
  • 食用菌种植方法
  •  
  • 食用菌种植技巧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
    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
    羊肚菌是世界上珍贵稀有的食用菌之一,属于高档营养品。富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